U-10號(德語:U 10)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二十艘II-B型近岸潛艇(或稱U艇)之一。它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,於1935年8月13日下水,至同年9月9日交付使用。該艇在運用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內都被用作訓練艇,但也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,在其五次巡邏作戰中,共擊沉2艘中立國的商船,累計總噸位為6,356噸。1944年8月1日,U-10號在哥滕哈芬退役、拆作備件,1945年又在斯托爾普明德被蘇聯軍隊俘虜及鑿沉。其殘骸於1950年由波蘭人打撈上岸,至翌年拆解報廢。
歷史 | |
---|---|
納粹德國 | |
艦名 | U-10號 |
下訂日 | 1934年7月20日 |
建造者 |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|
船廠編號 | 544 |
動工日 | 1935年4月22日 |
下水日 | 1935年8月13日 |
服役日 | 1935年9月9日 |
結局 | 1951年在烏斯特卡拆解報廢 |
技術數據 | |
艦級 | II級潛艇 |
艦型 | II-B型(近岸潛艇) |
排水量 |
|
全長 |
|
全寬 |
|
高度 | 8.60米 |
吃水 | 3.90米 |
動力輸出 |
|
動力來源 | |
速度 |
|
續航距離 |
|
潛航深度 | 150米 |
乘員 | 3名軍官、22名水兵 |
武器裝備 | |
服役記錄 | |
所屬 |
|
識別代碼 | M 04 324 |
指揮官 |
|
參與行動 | 5次巡邏 |
戰績 | 擊沉2艘商船(6,356總噸) |
設計
II級潛艇是從一戰中德意志帝國海軍的UB級和UF級近岸潛艇發展而來。其外觀尺寸小,造價便宜且易於生產,在很短時間內便能造好。這款艇具在設計上吸收了為芬蘭海軍定製的歐洲水鼬號的優點,是非常出色的訓練艇。但由於它們體積較小,在海面上容易劇烈顛簸,因此也被德國人戲稱為「獨木舟」(Einbaum)。儘管如此,一些II級艇在訓練任務與戰鬥行動中表現相當出色,許多II級艇的衍生型號也相繼被建造出來。[1]
U-10號是一款用於近岸水域作戰的II-B型單殼體潛艇。它可視作II-A型的加長版,附加的柴油艙增加了貯油量,航程也因此得到增加。其全長42.7米,舷寬4.08米,高8.6米,並有3.9米的吃水深度。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則分別為279噸和328噸,惟官方提供的標準噸位為250噸。艇只採用兩台曼海姆發動機廠(MWM)生產的六缸四衝程350匹公制馬力(260千瓦特)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,以及兩台各配備36個AFA蓄電池組的180匹公制馬力(130千瓦特)西門子-舒克特(SSW)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;水面最高航速12節(22公里每小時),水下7節(13公里每小時);能夠在水面以8節(15公里每小時)航速續航3,800海里(7,000公里),或以4節(7.4公里每小時)連續在水下航行43海里(80公里)而無需充電。它有兩個軸和兩副直徑為0.85米的螺旋槳,具備在80-150米的深度運行的能力,緊急下潛需時30秒。[2][3]
武器裝備方面,U-10號在艇艏內置有三具管徑為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,呈倒三角形布置,其中左舷一具、右舷一具、底部的中線上還有一具;它們合共配備5枚G7型魚雷,或可攜帶最多12枚TMA水雷。此外,該艇還搭載有一門20毫米30式高射炮作為甲板炮。其標準船員編制為3名軍官及22名水兵。[3]
歷史
1934年7月20日,海軍造艦局正式將六艘II-B型潛艇(U-7至U-12號)的建造合同發包予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。但由於違反了禁止德國擁有潛艇的《凡爾賽條約》條款,U-10號直至1935年4月22日才開始鋪設龍骨,同年8月13日、即解除德國海軍軍備限制的《英德海軍協定》生效後才下水,至9月9日在首度擔任艇長的海軍中尉海因茨·舍林格爾的指揮下交付使用。完成海試後,該艇於1935年9月11日至26日期間曾臨時作為教學艇被編入駐基爾(後改駐諾伊施塔特)的U艇學校暨訓練區艦隊服役,然後於1935年9月27日以救援艇或預備艇的身份轉移到同駐基爾的韋迪根潛艇區艦隊。從1937年10月4日到1939年4月14日,它又隸屬於基爾的洛斯潛艇區艦隊,然後作為教學艇重返訓練區艦隊,並跟隨後者於1940年7月1日更名為「第21潛艇區艦隊」後轉駐皮勞。U-10號在那裡一直服役至1944年退役。與此同時,該艇在1939年9-10月的入侵波蘭期間,以及1940年3-5月的威悉演習行動都被用作前線艇。[4]在其五次巡邏作戰中,共擊沉2艘中立國的商船,累計總噸位為6,356噸。[5]
U-10號於1944年8月1日在哥滕哈芬退役並拆作備件。它於1945年初被拖到斯托爾普明德充當廢船,至同年3月9日遭蘇聯紅軍俘獲。8月28日,在接受三方海軍委員會的檢查後,俄國人於1945年底將U-10號鑿沉在斯托爾普明德。潛艇殘骸由波蘭港務當局於1950年打撈上岸,並於1951年拆解報廢。[4]
1939年9月7日,U-10號於凌晨4:00從基爾啟程執行首次作戰巡邏,奉命前往卡特加特海峽觀察航運情況。但由於當地船舶流量不大,他們一無所獲。此外,船員們還發生腹瀉症狀,可能是由變質的麵包引起所引起。該艇遂於9月17日下午17:30返抵基爾,結束了為期十一天的行程。[6]第二次巡邏隨後於9月26日凌晨3:00出發,前往奧克尼群島附近的北海游弋。在這次為期二十天的冒險中,U-10號同樣未能擊沉或擊傷任何艦船,於10月15日下午回到基爾。[7]
U-10號的第三次巡邏是1940年1月28日下午16:00在海軍中尉約阿希姆·普羅伊斯的帶領離開基爾,前往北海南部。在比利時和英國之間的霍夫登水域為期四天的行動中,沒有船舶被擊沉或擊傷。至1月30日,由於右舷柴油發動機發生故障,該艇不得不中止巡邏,並前往黑爾戈蘭島進行維修。經過六天的臨時修復,它於2月5日被轉移回威廉港。[8]
1940年2月14日上午7:14,U-10號從威廉港啟航,前往北海的荷蘭沿岸執行第四次巡邏。三天後,容積總噸為1,819噸、無護航且中立的挪威貨輪克韋納斯號(Kvernaas)在斯豪文沙洲西北約4海里(7.4公里)處遭普羅伊斯發射魚雷擊沉,原因是它正搭載着被德國人禁運的焦炭從鹿特丹前往奧斯陸。其船員們分乘兩艘救生艇棄船,無人在襲擊中喪生。[9]2月18日,U-10號又在馬斯班克浮標附近以魚雷擊沉了註冊噸位為4,537噸、正從鹿特丹駛向荷屬東印度群島的荷蘭貨輪阿默蘭號(Ameland)。後者48名船員全數被救起,其中3人負傷。[10]這次巡邏共持續了七天,U-10號於2月20日夜間返抵威廉港。[11]
在第五次巡邏中,U-10號與U-7號共同組成第九潛艇集群參與德國入侵丹麥和挪威的威悉演習行動,並於1940年4月3日中午13:09從威廉港出發,前往設得蘭-奧克尼沿線海域游弋,以期阻止英國任何破壞入侵的企圖。繼14日在卑爾根從供應母艦卡爾·彼得斯號獲得補給後,U-10號直到4月21日才返回威廉港。在這趟為期十九天、水面行程1,150海里(2,130公里)、水下行程278.5海里(515.8公里)的最後一次中巡邏期間,該艇沒有取得任何戰功。[12]
襲擊歷史摘要
腳註
參考資料
Wikiwand in your browser!
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. On steroids.
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,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's search results,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.
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, simple,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, safe and transparent.